北京谱莱析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视频中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 色谱仪分析的塔板理论概述
色谱仪分析的塔板理论概述
更新时间:2017-04-07
阅读:4647
色谱仪分析的塔板理论是将色谱仪的分离过程比拟成蒸馏过程,把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成多次平衡过程的重复。
一、色谱仪塔板理论的假设:
1
、在色谱柱内一小段长度
H
内,组分可以在两相之间迅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
H
。
2
、以气相色谱仪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
3
、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
0
号塔板上,而且样品沿轴(纵)向扩散可以忽略。
4
、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
5
、所有物质在开始时全部进入第
0
号塔板。
二、描述柱效能的指标:
H = L/n
H
为虚拟的塔板高度,
L
为色谱柱长,
n
为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N =16
(
tR/W
)
2
tR
为组分的保留时间,
W
为组分的色谱峰宽。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
W
越小,
n
越大,
H
越小,柱效能越高,因此,
n
和
H
是描述柱效能的指标。
由于
tM
包括在
tR
中,而实际的
tM
不参与色谱柱内分配,所计算的
n
值尽管很大,
H
很小,但与实际柱效能相差甚远,所以提出把
tM
扣除,采用有效理论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评价柱效能。
三、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塔板理论用热力学观点形象地描述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和分离过程,导出流出曲线的数学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值的位置,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但由于某些基本假设并不*符合色谱柱内实际发生的分离过程。
1
、当色谱柱长一定时,塔板数越大,被测组分在色谱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2
、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被测物质。
3
、柱效能的高低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4
、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能不同的实验结果,无法指出影响柱效能的因素和提高柱效的途径。
上一篇:
北京氧气发生器是结合用户使用的新一代产品
下一篇:
北京氧气发生器人性化设计
首页
定位
留言
电话
询价
产品目录